作者:来源:中国证券报·中证网2018-01-02 09:44
【宏观视角】 类滞涨情形再现 季末加速效应打破 中国12月官方制造业PMI录得51.6(前值51.8),非制造业PMI录得55.0(前值54.8)。 12月PMI的回落意味着需求仍在进一步放缓,并且今年的“季末效应”或被打破。第一,产出和新订单指数的回落,意味着需求在进一步放缓。无论是制造业PMI分项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和订单指数的回落,还是中观高频数据跟踪的地产销售、汽车销售、高炉开工、发电耗煤等数据的进一步下行,都印证了总量上需求的进一步放缓。由于一方面这种需求放缓的方向已经为市场一致预期,另一方面放缓的幅度相对不大,市场对这种放缓的反应可能不会过于强烈。第二,外部需求在特朗普减税的带动下,有所回升,但未能完全抵消内部需求的下降。从出口分项指数来看,12月再度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,可能受到美国减税预期提振,以及欧日经济增长乐观的带动。但这种边际改善的力度正在减弱,未能对冲国内需求的下滑,所以从总量上看总需求仍表现出下降态势。第三,需求放缓的同时,价格有所回升,类滞涨的情形再现。油价上升、基本金属价格上涨、国内环保限产推升黑色系价格高位震荡,工业品的“输入型通胀”,叠加“供给侧改革”推升的价格上涨,带来了短期的轻微的“类滞涨”情形。这意味着货币政策短期或许难以放松,同时未来经济下行的压力可能较大。第四,今年的“季初减速,季末加速”效应或被打破。今年以来,存在较为明显的季初经济增速放缓,季末经济增速上升的现象,可能主要受到财政、货币等政策支持的影响。从12月份公布的制造业PMI数据来看,生产和需求并未出现明显回升的迹象,一方面原因可能在于11月份已经提前反应,另一方面原因可能在于财政支出的力度有所减弱。因此,“季末效应”或被打破,12月份的经济数据可能进一步下滑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