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收藏本站

步步汇盈服务平台

 找回密码
 手机注册
搜索
查看: 762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董登新:A股IPO已步入快速扩容期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8-4-1 03:38:50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--工业版IPO规范缺乏容纳性
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讨所所长董登新教授
所谓IPO常态化,是指从2016年11月开端,A股IPO核准每月改为四批,月均IPO家数维持在30家以上。这不只是一种全新的IPO节拍,更是IPO审核体制的重要改造,这是从IPO市场化走向注册制全面实施的过渡性措施。IPO常态化的主要目的有两个:一是充沛满足投资者打新、炒新的庞大市场需求;二是进步IPO效率,降低IPO本钱,让渣滓股的壳资源置之不理,让渣滓股面子退市。总结2017,瞻望2018,A股IPO将更容纳、更开放。

(一)IPO节拍:月均35只A股挂牌
按上市日统计,从2017年1月3日至2017年12月29日,全年共有429只A股经过IPO挂牌上市,平均每个月挂牌数约为35只。这是自2016年11月IPO常态化拉开序幕后,连续11个月坚持了30家以上IPO的挂牌节拍。2017年仅有10月和12月两个月挂牌数缺乏30家。

2017年,上交所新增挂牌A股210只,总募资1360亿元;深交所新增挂牌A股219只(其中,中小板80只,创业板139只),总募资919亿元。沪深两市IPO家数基本上是“平均分配”、大致势均力敌。实践上,深交所是中小市值板,而上交所是大市值板,从IPO募资总范围来讲,上交所2017年IPO募资总额超越深交所50%。因而,从IPO家数来看,深交所应对中小企业更容纳,IPO数量能够远超上交所,而上交所的IPO家数不用与深交所看齐。

美国股市是一个“大进大出”、大浪淘沙、优胜劣汰的国际市场,它具有极强的开放性与容纳性。1990年至1998年期间,美股共有3384家公司完成IPO;1999年至2000年期间共有803家公司完成IPO。在IPO扩容最快的1992年至1999年期间,美国股市年均IPO家数超越500家,其中,1996年IPO家数为845家。

20世纪90年代中期,美国三大股市的上市公司数迫近1万家,2016年底印度两大股市的上市公司数多达7600家,相当于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数的两倍多。相比之下,目前A股IPO正处在扩容期,这一IPO节拍是适度的、可行的。

(二)IPO定价:发行市盈率扎堆22倍
目前我国监管层对IPO定价实行严厉的“窗口指导”,新股发行市盈率不得超越23倍。这实践上是一种行政定价。事实上,在429只新股挂牌公司中,共有364家公司所在行业的平均市盈率高于30倍,其中,有146家IPO公司所处行业市盈率高达50倍之上。2017年1至7月,固然中小板市盈率由60倍降落至44倍,创业板市盈率由80倍降落至50倍,但它们远高于新股发行市盈率上限23倍,这就人为构成了一、二级市场的庞大差价,这是投资者盲目打新、猖獗炒新的本源所在。

为了服从“窗口指导”,在429只A股IPO定价上,共有381只A股IPO发行市盈率,“划一划一”地介于22倍至22.99倍之间,占429家新挂牌公司数的88.8%。也就是说,大部分新股不论投资价值好坏,发行市盈率都“一刀切”地统一设定在22-23倍之间,很显然,这是人为扭曲,也是不契合市场规律的。

(三)IPO募资大部分缺乏5亿元
2017年新挂牌429只A股IPO募资合计为2278亿元,每只A股IPO平均募资5.3亿元。在2017年新挂牌的429只A股中,共有286只A股IPO募资额缺乏5亿元。其中,全年IPO募资缺乏2亿元的公司,包括至纯科技(0.9亿元)、立昂技术(1.17亿元)、熙菱信息(1.24亿元)、建科院(1.34亿元)、江龙船艇(1.37亿元)等共45家。相反,全年IPO募资额最大的五家公司分别是:中国银河(40.86亿元)、财通证券(40.85亿元)、华能水电(39.06亿元)、浙商证券(28.17亿元)、中原证券(28亿元),其中,4家为证券公司。

2016年单只A股IPO平均募资分别为6.65亿元。2016年A股IPO最大募资额分别为:上海银行(106.7亿元)、江苏银行(72.38亿元)、华安证券(51.28亿元)、三角轮胎(44.14亿元)、贵阳银行(42.45亿元),其中,4家为银行和证券公司。

2015年单只A股IPO平均募资为7.16亿元。2015年A股IPO最大募资额分别为:国泰君安(300.58亿元)、中国核电(131.90亿元)、东方证券(100.30亿元)、东兴证券(45.90亿元),其中,3家为证券公司。

2017年全年IPO募资总额约为2278亿元,这不只远低于2007年A股IPO募资达4470亿元,而且更低于2010年IPO募资更是高达4921亿元,以至还低于2011年IPO募资2720亿元的水平。因而,目前A股IPO常态化的募资水平仍处在适度区间。

(四)中小企业IPO比例上升,但容纳性仍不够
从企业范围来看,2017年大企业IPO数量较少,中小企业数量众多,IPO常态化将意味着对中小企业IPO更容纳,也就是说,未来将有更多的中小企业可赢得IPO机遇。这正是IPO常态化的一种内涵:“扩容”必需具有“容纳”的胸怀。

事实上,自2016年11月IPO常态化以来,单只A股IPO募资额缺乏5亿元的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,10亿元以上的IPO募资企业数量占比明显降落。这正是IPO常态化所需求的效果,经过更容纳的IPO扩容,让IPO身价大跌,单笔IPO募资额降落,有利于让更多中小企业有机遇分享IPO机遇。

不过,目前A股IPO规范设计,无论是创业板,抑或是中小板,它们依然固守着工业版IPO规范,这很难顺应新时期、新经济、新业态、双创型企业IPO的需求。倘若一朝一夕,不但会有更多的中小企业被排斥在A股市场大门之外,而且还可能呈现像阿里巴巴、腾讯、百度之类的优秀企业出境IPO,这将是国内投资者的严重损失。因而,A股IPO规范在设计理念上应该更多元、更容纳。

(五)盲目打新、猖獗炒新有所改观
在429只IPO申购中,共有405只A股网上申购中签率缺乏万分之五。也就是说,IPO常态化并未改动低至万分之一的中签率。打新中签率之低,难于六合彩中奖,其主要缘由有两个:一是申购新股不需求资金,中签后才会扣款,零本钱玩彩票,当然都愿意参与;二是监管层有意压低IPO发行市盈率,人为制造了一、二级市场的庞大差价,为中签人提供了庞大的盈利空间。

正因如此,新股不败的神话重现江湖,盲目打新、猖獗炒新成为一种时兴。一切新股上市首日,必需在开盘就死死地封住44%的涨停板,许多新股上市后连拉10多个涨停板,这是十分荒唐的现象,也是A股市场的怪胎,这在世界各国股市中也是绝无仅有的。炒新狂潮构成次新股过度投机与赌博,股价一步到位,有的市盈率炒到数百倍。目前尚未呈现新股上市首日“破发”的情形,这也是很不正常的。

不过,随着2016年11月以来IPO扩容常态化,炒新狂潮已得到了较大水平的缓解。2018年IPO扩容有望为炒新狂潮进一步降温。

证据一:2017年仅有4只新股上市后至少连拉20个涨停板;2016年则有18只新股上市后至少连拉20个涨停板;2015年却有多达24只新股上市后至少连拉20个涨停板。

证据二:截止2017年12月29日收盘,2017年IPO挂牌A股总涨幅超越10倍的只需4只;而2016年IPO挂牌A股总涨幅超越10倍的共有6只;2015年IPO挂牌A股总涨幅超越10的个股多达16只。

(六)IPO审核方式发作严重转型
过去在IPO审核中,基于对发行人及证券中介的信任,发审委偏重对发行人投资价值中止实质性判别,IPO审核就是财务报表的好当选好、优当选优,这种“海选”式的选美方式,不只会滋长发行人业绩造假、报表注水,同时还会人为推高IPO规范及IPO门槛。

近年来,IPO审核方式已发作了严重逆转。发审委的审核重心逐步转向了IPO信息合规性、真实性及完好性审核,并逐步淡化了对发行人投资价值的实质性判别及背书担保,这样做的目的,就是要以充沛的信息披露为基础,监视发行人为投资者提供最真实有效的IPO信息,并为投资者提供最重要的决策依据。这一审核方式的严重转型,既是A股市场化、法治化变革的内在请求,同时也是注册制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必将带来IPO审核效率的大幅提升。

(七)IPO审核效率大幅提升
2017年12个月共核准429家公司经过IPO挂牌上市,从IPO家数来讲(撇开募资范围),应该是A股成立27年来IPO效率最高的一年。在IPO常态化之前,IPO申请排队企业超越1000家,截至2017年12月21日,在会合计508家,主板229家,中小板79家,创业板200家,IPO堰塞湖现象大为缓解。与此同时,随着IPO效率大幅进步、排队时间缩短,过去IPO排队时间平均为3年,目前已缩短至一年半,这将会吸收更多原先不愿排队的优秀企业重新参与IPO行列,这也是十分正常的。

(八)定向增发范围大幅回落
A股上市公司大范围定向增发,是最近几年才时兴起来的时兴,其主要缘由是IPO定价的“窗口指导”,监管层硬性规则,IPO定价不能超越23倍发行市盈率,而二级市场的同业市盈率可能高达50倍以上,由于人为压低IPO定价,许多发行人想方设法减少IPO募资,并等到挂牌上市后,再实施大范围定向增发,普通地,增发价将会远远高于IPO定价,进而能圈到更多钱,有些上市公司固然不差钱,也要实施定向增发,然后再拿钱去随意“并购”他人的企业,或是痛快将闲置资金交由第三方理财投资,为此,一些上市公司逐步将定向增发演化成了炒资金、玩资本、玩股权的游戏,最终招致了再融资行为的脱实向虚。

2013年A股增发募资仅3510亿元,2014年为6822亿元,2015年为13723亿元,2016年A股增发募资范围抵达历史最高记载15815亿元,是当年IPO募资额(1476亿元)的10多倍。在监管层的严厉整治下,2017年A股增发募资范围大幅缩减,仅为11600亿元,约为当年IPO募资总额(2278亿元)的5倍左右。

(九)IPO定价将市场化,新股破发将常态化
IPO常态化是大势所趋,不可逆转。但是,要破解“盲目打新”及“猖獗炒新”的难题,独一的对策,就是应废弃“市值配售”的打新方式,重新恢复2009年“有钱即可打新”的规则,同时,恢复2009年IPO定价市场化的做法,取消23倍发行市盈率“窗口指导”,同时取消新股上市首日涨跌幅限制。唯有如此,才不会呈现盲目打新、猖獗炒新的现象,而且“新股不败”将成为笑话,“新股破发”则会成为一种经常呈现的现象。只需这样,才干真正让IPO身价自动回归下跌,让更多中小企业分享IPO机遇。

唯有如此,才干构成一、二级市场联动的定价机制,这样才不会人为撕裂一、二级市场之间的有机联络,进而紧缩一、二级市场股价的炒作空间。

(十)A股国际化变革火烧眉毛、刻不容缓
树立资本市场强国,绝不是关起门来搞树立。打造资本市场强国,必需将A股打构成一个遵照国际惯例、愈加开放的国际市场,让境外机构投资者愿意进来,并有自信心长期留守在A股市场。A股归入MSCI成份股,固然是一份“迟来的爱”,以至有些勉强,但它却带给我们许多启示和警示,它将倒逼A股加速变革,尽快从股市大国走向股市强国。2018年A股开端归入MSCI成份股,但国际资本能否愿意进来配资或配资几,则完整取决于它们对A股市场的认知度与认可度。因而,加大A股自身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变革是独一应对之策。

依据明晟公司发布的时间表,2018年3月1日,“MSCI中国A股指数”将更名为“MSCI中国A股在岸指数”。此外,MSCI还将发布新的“中国A股指数”,追踪的个股将限定在沪股通和深股通范围之内。2018年6月1日,依照2.5%的归入比例将A股归入“MSCI新兴市场指数”中,2018年9月3日,将A股的归入比例进步到5%。(新.浪)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手机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步步汇盈 ( 冀ICP备13000772   

GMT+8, 2024-6-26 18:58 , Processed in 0.339902 second(s), 17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 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