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收藏本站

步步汇盈服务平台

 找回密码
 手机注册
搜索
查看: 906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IPO常态化重塑A股健康生态链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8-4-1 03:50:20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2017-06-26 06:28:35 来源:长江商报
长江商报音讯上半年新股上市数量超去年全年,单个企业募资额度不及10年前1/7

□本报记者沈右荣

毫无疑问,IPO市场化、常态化已势不可挡。

据长江商报记者不完整统计,从去年10月起核准IPO提速,今年以来,已有245家公司领到IPO批文,超越去年全年的227家。与此同时,单个企业募资额度呈下滑趋向。今年以来,单个企业平均募资为5亿元,这一额度为去年的75.87%。而在十年前,单个企业平均募资额度达37.86亿元。

当然,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。IPO常态化也引发市场热议,其中不乏IPO暂停倡议。

“暂停IPO对实体经济展开不利。”6月21日,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讨所所长董登新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,从监管层IPO发行常态化、监管从严、强调信披的意向看,中国的资本市场正在回归理性,与国际市场接轨。

华泰分离证券董事长刘晓丹在杭州举行的2017中期战略会上亦公开谈及此事,称新股破发以至发行失败,才是新股IPO变革的胜利标志之一。她以为,长期证券化管制带来的红利,会由于IPO发行的常态化,逐步被消弭,这个过程将是相对漫长的,市场也会阅历短期的阵痛,但这是必经的过程。

6月22日,一券商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,从资本市场长期安康繁荣来看,IPO常态化、市场化是趋向,更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。

募资范围减少,常态化下监管趋严

IPO暂缓之争还在继续,但常态化趋向没有改动。

6月23日,证监会核发今年第23批批文,6家企业IPO募资不超越32亿元,持续了今年以来的节拍,核发企业数量和募资范围与6月16日持平。

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,从去年10月开端,IPO审核及核准明显提速,由每两周一发改为每周一发。今年以来,剔除春节两周,证监会每周都核发了IPO批文。

在核发IPO批文的企业数量上,相当长时间均为每周核发10家企业。不过,从5月26日开端的两周,证监会核发批文数量、募资范围骤减。这两周,核发的批文分别为7家和4家,募资范围为23亿元、15亿元,平均每家企业募资缺乏4亿元。

不过,两周后,6月9日,证监会核发的批文又升至8家,募资范围为25亿元。6月16日,核发6家IPO批文,募资范围为不超越34亿元,单个企业平均募资范围抵达5.67亿元,高于此前的缺乏4亿元。

实践上,今年以来,A股IPO已呈现明显的常态化特征。

长江商报记者初步统计,今年以来,证监会核发245家公司IPO批文,不到半年已超越去年全年的227家,也超越2012年、2014年、2015年三个年度的数量。2012年至2015年(2013年IPO暂停),核发批文数量为155家、125家、223家。

从单个企业平均募资范围看,今年以来239家企业共计募资1228.43亿元,平均每家公司募资额度为5.01亿元,平均募资范围为近年来最小。而2012年至去年的四个年度,单个企业平均募资范围为6.67亿元、5.35亿元、7.07亿元、6.59亿元。

纵观A股27年,企业上市高峰始于2006年,至今的11年中,除了2010年上市的公司有348家外,此前的年度多在100家以内,但单个企业募资范围均超10亿元,2007年更是高达37.86亿元。

IPO提速的同时,审核愈加严厉。数据显现,截至5月19日,今年证监会共审结IPO企业257家,其中已核准188家;未经过发审会的企业24家;终止检查企业45家。IPO审结经过率约73.15%,未经过率约为26.85%。

9次IPO暂停未基本改动市场走势

A股27年历史中,曾有9次IPO暂停、9次重启,对市场的确产生了一定影响。

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,IPO第一次暂停是在1994年7月21日至当年12月8日,空窗期5个月共98个买卖日。第二次是1995年1月至1995年6月,空窗期5个月。第三次是1995年7月至1996年1月,空窗期6个月。随后的6次暂停中,2000年至2010年间有4次,2010年后有2次。暂停时间最长的是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,空窗期1年零三个月。此外,2005年至2006年也暂停了1年。

据统计,9次暂停期间,5次大盘迎来较大幅度的上涨,4次下跌。9次重启后,大盘6次下跌、2次上涨、1次起伏。总体而言,IPO重启或暂停前后,市场大多持续变卦之前的趋向。

有券商人士表示,IPO暂停是历次市场上涨或下跌的加速器,但并不是市场拐点的标志。历次IPO暂停,一定水平上能够缓解市场慌张的心情,但并不能从基本上转变行情的走势。

该人士以为,中国资本市场正在不时规范,A股市场走势不能简单地用“开闸放水,关闸蓄水”中止判别。随着市场不时规范、法制不时健全、监管不时完善,IPO的速度能够影响市场心情,但影响会逐步削弱。

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则以为,IPO常态化,直接目的是为理处置当前A股IPO堰塞湖,基本目的还是为了盘活市场。关于市场而言,新股发行是源头死水,只需不时注入死水,市场才有新颖血液。“暂停是非正常伎俩,过去由于IPO排队时间长、单个企业募资范围大,不乏一些企业投机。”沈萌说,往常的处置方式,不只能够处置排队问题,还进步了上市规范。

在董登新看来,重新股申购看,目前的IPO速度远没有到影响市场的水平。

常态化、市场化有益于资源优化配置

在经济转型、资本市场安康展开的背景下,IPO或将继续朝着常态化、市场化方向前行。

董登新以为,过去IPO步伐迟缓,一些真正需求资金支持的企业无法取得资金,加上一些资本市场的投机行为,招致存在资源错配现象。目前的IPO及强监管,其目的就是“翻开闸门”,充沛信披,让投资者知晓哪些是优质公司、哪些生长性不强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一些没有业绩支撑的股票,就会被投资者丢弃,沦为市场的“僵尸股”,其融资和并购都将受限。如此一来,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。

在刘晓丹看来,要推进资本市场承载经济转型的任务,需求从增量和存量两个方面入手。增量是经过IPO制度的合理引导,为市场引入新的死水。存量则是经过并购重组完成产业转型升级和优胜劣汰。往常的IPO常态化发行,曾经呈现了较好迹象。除了壳资源公司的估值大幅降落外,没有业绩支撑的公司活动性在降落,随着新股越来越多,资金分流,市场的“僵尸股”将会增加,这意味着市场化主导的淘汰机制在慢慢构成。

“证券化管制红利消逝,将促使市场回到产业展开的逻辑上来。”刘晓丹说,一旦回到产业的逻辑,并购市场也会变得愈加理性,如在并购市场上更关注协同效应和业绩、企业价值提升等,而不是所谓市值管理提升股价目的。

Wind数据显现,A股共发作3522家次经过定增并购,共募资6.39万亿,其中,去年定增并购814家次,共募资1.69万亿。今年目前有250家次,募资6572.55亿元。

关于今年并购减少的状况,业内人士称,基于产业的并购并未减少,减少的是基于单纯证券化目的的并购。

“资本市场的功用是经过IPO和退市中止资源配置,并购重组则是更高层次的资源配置伎俩,IPO的常态化、市场化更有益于资源优化配置。”6月22日,一名券商研讨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,不少人以为A股的退市制度未树立,27年仅有61家公司退市,实践上,退市分强迫退市和软退市,软退市就是被投资者丢弃的“僵尸股”。

董登新以为,从监管层而言,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是其重要任务,但并不是保证中小投资者赚钱,而应该是保证投资者有公平的知情权,在权益遭到损伤后,有充沛的司法救济。从这个层面看,往常的IPO常态化、市场化措施也契合这一逻辑。

责编:ZB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手机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步步汇盈 ( 冀ICP备13000772   

GMT+8, 2025-4-29 03:00 , Processed in 0.324289 second(s), 17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 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